当前位置: 首页 > 探索  > 精选文章

道家中的「道」到底是什么?

2023/9/30 10:41:18 人评论

老子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他写了五千余字的《道德经》,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。老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“道”,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着“道”这一概念搭建起来的。所以老子一派的学者被人称为道家。那么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“道”究竟是什么呢?“道”…

道家中的「道」到底是什么?

老子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他写了五千余字的《道德经》,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。老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“道”,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着“道”这一概念搭建起来的。所以老子一派的学者被人称为道家。

那么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“道”究竟是什么呢?“道”这一概念有三重含义:


一、道是一种实存之物

在老子的学说中,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,它先于天地而存在,是万物的本原。不过,道虽是实存之物,但却混然一体,无迹可寻,我们看不到它的形象,听不到它的声音,摸不到它的形质,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如此描述道:

视之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……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恍惚。

正因为道没有具体的形质,所以老子无法命名它,只能勉强把它叫做“道”或“大”,正如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说:

有物混成……吾不知其名,强字之曰:道,强为之名曰:大

为什么道没有形象又没有名字?因为那些有形有名的事物,都是特定时空中的具体之物,有生有灭。然而道是恒常永久存在之物,因此它不能有具体的形象和名称。

道虽然没有形象,却又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。道不受外物影响,并处于永恒的运动、变化之中,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(第二十五章)。

所以在《道德经》中,“道”既被称之为“无”,又被称之为“有”。因为道没有形象,所以是“无”,因为道真实存在,所以是“有。

道这一实体,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,即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(第二十五章)。不仅如此,道还是天地万物的本原,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创生的。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是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(第四十二章),居士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对道生成万物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(万物是如何产生的?老子说:道经过一、二、三生成天地间一切事物)。

道创生万物之后,便附于万物之中,蓄养万物,培育万物。万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道,而这就是下面要说的:道是万物的运动规律。


二、道是万物运动的规律

道生成万物后,便附着于万物,作用于万物,推动着万物生长、发育,就表现为万物的运行规律。那么道这一规律到底是怎样的呢?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:


1、一切现象都是相反相成的

世间万物有着无数的属性,这些属性总是两两相对的,如有无、难易、长短、高下等等,相互对立,却又相互成就,不可分离。如果没有了其中一个属性,也就不会有与之相对的属性了。比如我们说某物高,是因为有矮的东西和它相对,所以没有矮就没有高。因此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二章中说:

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。

同时老子认为这些相反相成的性质还会相互转化,事物总是朝着它的反面运动。例如,祸与福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属性,但是它俩相互蕴含、相互转化。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八章说:
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

古人用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”的故事,说明了这个道理。



2、事物是循环运动的

正如上面所说,事物朝着它的反面运动,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圆圈,就像太极图一般,事物的运动总是回到它的最初状态。其实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:月亮从盈变缺,又从缺变盈;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;植物从种子开始发芽、生长、开花、结果,最后种子成熟,孕育出新的生命;人从婴儿渐渐长大,生下后代后逐渐老去、死亡,后代则继承了祖先的遗志,一代代发展壮大;历史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……

所以老子说:“反者道之动”(第四十章),这句话的意思是:道的运动规律就是返回其初始状态,生生不息。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说: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……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

道能产生万物,所以被称为“大”;万物从道中产生,便有了具体的形象,离开了无形的道,所以是“逝”;万物生长发育,离道越来越远,所以是“远”;物极必反,事物发展到尽头,又复归于本原——道,所以是“反”。

这就是道的运动规律。


三、道是人行事的准则

道作用于万事万物时,就表现为事物运行的规律,当它作用于人类时,就成为人行事的准则。当道成为人的行事准则时,又被称为“德”,所谓“德”就是“得”,意思是人从道中得到的东西。因此老子所写的五千余字的著作被称为《道德经》,就是说此书不仅阐释“道”,还要阐释“德”,即指导人们如何做。


那么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符合老子所说的“道德”呢?

首先应该自然无为。所谓无为,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,不妄为。只有不妄为,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,这正是老子所说的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(第三十七章)。因为道不是依靠外在的力量,而是作为外物的内在规律,驱动着万物的运动与发展,这就是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说的“道法自然”的道理。所以我们人类在做事事,也应该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做,不妄为,不强求。

其次应该清净无欲。因为万事万物,包括人类,都是从道中产生的。而且正如上面所说,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最终复归于道。而道的特性是空虚寂静(无),但它发挥出的作用却是永不穷竭的(有)。空虚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,空屋才可以住人,空碗才可以盛饭。所以人也应该复归于道,像道一样清净无欲。

最后应该柔弱不争。上面说过,道的运动规律就是相反的属性相互成就、相互转化,所以我们在做事时,不应只考虑正面因素,也应从事物的反面去考虑。世间之人无不争强好胜,只看到正面,因此学道之人就要看其反面,柔弱不争,这样才能无敌于天下,“夫唯不争,天下莫能与之争”。

 

上一篇:命会不会越算越薄?

下一篇:心 命 歌